来源: | 共产党员网 | 发布时间: | 2019-08-08 17:35:08 | 作者: |
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“要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。”党校姓“党”,“三个自信”是党校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。在新形势下,党校教育培训要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“三个自信”发挥作用,抓出实效。
强化学习夯实基础
坚定“三个自信”,必须增强学习意识,强化学习。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向学员强调,党员干部、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项政治责任,学习经典马列、毛泽东思想、中特理论,准确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,掌握基本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。在分析比较中加深认识,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。学了才懂,懂了才信。只有建立在学懂弄通基础上的“三个自信”,才能坚定,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。
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党校特色。党校的功能定位,决定了办学方向、办学重点。党校学习是为解决“道和论”的问题,而不是寻求“技和巧”的本领。在教学布局上,必须突出党校的特色和优势,突出“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”的工作重点。
解疑释惑正确引导
以“两个带来”为抓手,强化问题意识。所谓“两个带来”,即要求学员带来本地区或本系统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,带来本人希望来党校解决的理论问题。问题是导向,是抓手,据此开设相关的特色课程;问题是牵引,师生间解疑释惑,进行充分讨论,开展科研课题立项和专题研究,引导学员撰写毕业论文与答辩。问题意识增强了党校教学科研的针对性,使教学科研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,教师与学员在共同研究问题、解答问题中,逐步取得共识,增强了对道路、理论、制度的自信。
以“两个带回”为载体,强化学习的持久性。所谓“两个带回”,即要求学员把来党校学习研究的状态带回去,把学习培训中的收获带回去。党校的学习生活是短暂的,教育培训的结业,不是学习的终结。当每期培训班即将结束时,要求学员以党校学习为契机,继续加强基本理论学习,掌握“看家本领”,继续深入研究实践中的热点问题,自觉做“三个自信”的践行者、宣传者、传播者。
党性锻炼、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
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。新形势下搞好党性教育,必须从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入手,把突出党性修养、强化党性锻炼和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,贯穿于党校教育培训全过程。要针对当前中青年干部年纪轻,学历高,能力强,接受新鲜事物快,思想活跃的特点,更新培训理念,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,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,激发他们自主学习,自主思考的动力。教师角色应由单纯施教者向党性教育活动氛围营造者、大方向把控者、关节点引领者转变。要采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方法,建立科学系统的党性教学培训考评制度,促进学员得到思想的净化和锤炼,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,在提升党性修养、理论水平的过程中,真正坚定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。